东营市人社局 东营市财政局关于印发《东营市职业技能提升行动(2019-2021年)专账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县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财政局,东营开发区、东营港开发区有关单位:
现将《东营市职业技能提升行动(2019-2021年)专账资金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东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东营市财政局
2020年8月31日
(此件主动公开)
东营市职业技能提升行动(2019-2021年)
专账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账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山东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山东省职业技能提升行动(2019-2021年)专账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鲁人社字〔2020〕55号)、《东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营市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1年)的通知》(东政办发〔2019〕12号)等文件规定,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账资金(简称专账资金,下同)是指根据国务院办公厅有关规定,从失业保险基金滚存结余中计提统筹用于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的资金。
第二章 资金的使用范围
第三条 专账资金主要用于职业培训补贴、以工代训补贴、职业技能鉴定补贴以及国家和省规定的其他支出。
第四条 符合条件的劳动者在户籍地、常住地、培训地、求职就业地参加培训后取得证书(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专项职业能力证书、特种作业操作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培训合格证书)的,给予每人每年不超过3次的职业培训补贴(不含高等院校在校生),同一职业(工种)同一等级一年内不可重复享受。
培训合格证书在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监管下,由承担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任务的各类培训主体或政府认定的社会培训评价组织颁发。
第五条 职业培训补贴
(一)企业职工培训。企业职工(含在企业工作的劳务派遣人员,下同)参加岗前培训、安全技能培训(含特种作业人员、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在岗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知识更新工程培训、转岗转业培训、脱产培训、综合素质培训、“金蓝领”培训、新型学徒制培训,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对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的培训补贴参照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的补贴标准执行。对参加“以赛代训”(岗位练兵、技能竞赛等)并晋升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的,按晋升后的等级标准给予职业培训补贴。上述培训补贴不含差旅费、交通费、食宿费、获奖人员奖金和工杂等其他费用。
(二)就业重点群体培训。对贫困家庭子女、建档立卡贫因劳动力(简称贫困劳动力,下同)、城乡未继续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企业失业人员和转岗职工、退役军人、残疾人开展免费职业技能培训。
对毕业离校2年内未就业的高等学校、职业院校毕业生(含技师学院高级工班、预备技师班和特殊教育院校职业教育类毕业生)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对确有就业创业能力和培训需求且不具有按月领取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资格的人员(年龄不设上限)、登记失业人员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对参加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的,对农民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素质提升培训、职业农民技能培训、新型职业农民知识更新工程培训的,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培训补贴。
(三)高等院校在校生培训。全日制高等学校、职业院校在校学生(含技师学院高级工班、预备技师班和特殊教育院校职业教育类在校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给予一定标准的职业培训补贴,在校期间每人不超过3次,但同一职业(工种)同一等级不可重复享受。
(四)项目制培训。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部门可通过项目制方式,向备案培训机构或企业整建制购买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其同类项目的费用不高于当地机关事业单位培训费标准。
围绕山东省“八大发展战略”、“十强产业”、东营市“5+2+2”产业领域等开展的技能人才境内外培训,针对应急突发公共事件开展的公共安全、卫生防疫等培训,结合打造山东特色品牌、东营特色品牌开展的“鲁菜师傅”、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培训,以及对贫困劳动力、残疾人、去产能失业人员、黄河滩区迁建居民、即将刑满释放人员(刑期不足两年的)和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等开展的培训,可实行项目制培训管理。
对承担项目制培训任务的培训机构或企业,培训实施后可先行拨付60%的培训补贴资金,先行拨付的资金不得用于培训必要支出外的其他用途。培训后就业率达到85%或培训合格率达到95%的,全额拨付培训补贴资金;两项指标均未达到要求的,拨付培训补贴资金不高于全额资金的80%。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可组织实施项目制培训。
第六条 以工代训补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扶贫车间等各类生产经营主体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并开展以工代训,以及参保企业吸纳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并开展以工代训,按照初级工技能培训补贴标准,给予生产经营主体最长不超过6个月的培训补贴。
企业稳岗扩岗专项支持计划中对拓宽以工代训范围及以工代训职业培训补贴政策,按照《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山东省财政厅关于印发企业稳岗扩岗专项支持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鲁人社字〔2020〕63号)有关规定执行。
第七条 职业技能鉴定补贴。经培训后参加同一职业(工种)同一等级初次职业技能鉴定、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专项职业能力证书的,按照《山东省物价局山东省财政厅关于规范职业技能鉴定考试收费有关问题的复函》(鲁价费函〔2016〕85号)收费标准给予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对通过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参照鲁价费函〔2016〕85号文件执行。
第八条 鼓励支持“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新模式,加快线上培训与线下培训融合发展,提高培训便利性和可及性。线上培训与线下培训可采取“分段培训、分段考核、分段补贴”的办法进行,具体实施细则另行制定。
第九条 由市级相关部门、社会团体与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联合制定的特定群体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中明确的补贴项目可在专账资金中列支。
第三章 资金的申请与拨付
第十条 依托山东省公共就业人才服务信息系统,实行内外网信息互通的实名制管理,实现从报名、开班、培训、考核、资金申请到补贴拨付的全过程信息化管理。
第十一条 职业培训补贴、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可采取个人申领、机构代领、企业申请的方式,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申请补贴资金。职业培训补贴申请有关材料详见附件1,职业技能鉴定补贴申请有关材料详见附件2。
上述申请材料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核后,对个人申请的职业培训补贴或生活费补贴资金的,按规定支付到申请者本人社会保障卡银行账户、其他银行账户或个人信用账户;对企业、培训机构申请或代领职业培训补贴、以工代训补贴、生活费补贴的,按规定支付到企业或培训机构的银行账户,专账资金要参照财政直达资金要求,支付到单位或个人。
第十二条 贯彻落实“放管服”“一次办好”改革要求,参训人员或培训主体使用山东省公共就业人才服务网上服务大厅等相关网办系统填报或上传有关信息,对可通过信息共享、业务协同、联网核查获得的信息不需要重复提供,推动培训主体提供税务电子发票,实现补贴申领全程网办。
第十三条 专账资金的使用要按程序信息公开,公示时间不少于5个工作日,内容包括:领取补贴的单位或人员名单(含隐藏部分字段的身份证号)、补贴金额等。
第十四条 “金蓝领”培训、新型学徒制培训、“政企共育”培训等申请使用专账资金的具体申领办法,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五条 发生资金支出时,市、县区财政部门应根据同级就业服务机构申请,将专账资金及时拨付至指定账户再由同级就业服务机构据实列支,按“一次办好”要求及时拨付到位。各级就业服务机构应对专账资金单独建账核算,并与同级财政部门定期对账,确保账账、账实一致。
第四章 资金管理与监督
第十六条 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期间,优先使用专账资金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中央属、省属企业职工培训,按照上级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七条 县级以上政府可对有关部门各类培训资金和项目进行整合,解决资金渠道和使用管理分散问题。
第十八条 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应当建立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化内部财务管理,优化业务流程,加强内部风险防控,建立“谁使用、谁负责”的责任追究机制。
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相关业务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申请材料审核职责,有效甄别资金发放对象及其申请材料的真实性,防止出现骗取套取资金等行为,对以虚假培训等骗取套取资金的行为,要依法予以严惩。
第十九条 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会同相关业务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建立专账资金科学规范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积极推进专账资金的绩效管理,积极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切实提高监管效率。
第二十条 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财政部门要将专账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列入重点监督检查范围,自觉接受审计等部门的检查和社会监督。
第二十一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用专账资金。对违规使用专账资金的单位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对培训工作中出现的失误和问题要区分不同情况对待,保护工作落实层面干事担当的积极性。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执行至2021年12年31日。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由东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东营市财政局负责解释。
附件:1.职业培训补贴申请有关材料目录
2.职业技能鉴定补贴申请有关材料目录
东营市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账资金管理办法(东人社字[2020]91号).pdf
东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办公室 2020年8月31日印发
附件1
职业培训补贴申请有关材料目录